表計企業與供熱企業 可否互利共贏
發布時間:2017-06-27瀏覽次數:1431返回列表
表計企業與供熱企業 可否互利共贏
近日,供熱計量作為熱門話題經常出現在行業內的各大平臺上,在眾說紛紜之后小編整理了各位們對于供熱計量行業發展的探討及觀點,供大家參考了解。熱計量是否需要停一停?
政府在供熱計量改革中處于主導地位,這是由我國供熱計量改革之初的國情決定的。但是隨著供熱計量改革的發展,一些問題與矛盾也逐漸浮現出來。許多行業已經開始反思政府的角色定位,“引導論”慢慢開始替代“主導論”。熱企作為供熱計量改革中的關鍵點,也開始了“反思”與“被反思”。熱企在發展中避免不了外圍因素的干擾,其本身的管理與運營也過于粗放,將精細化管理的計量強制置入,容易導致矛盾疊加。供熱計量需要停一停,給熱企思考與沉淀的時間。但是面對不同區域、不同政策、不同方式,熱計量很難也不能停下來,而“整理”便成為比“停滯”更為可行的方法。
熱企應如何面對熱計量改革?
當前熱企的業務優先級在運營而非計量,利潤是企業的鋼需,但計量是行業形勢,如何將利潤與熱計量改革步調相統一,是熱企也是行業人士必須面對的難題。大數據、互聯網、智慧城市的趨勢已逐漸明朗,熱計量是供熱系統終端,是未來供熱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熱計量的意義不在計量本身,而是指導平衡調節,以計量數據幫助熱企解決實際問題。熱企應該在熱計量改革進程中,逐步做好技術升級和數字化管網改造,應對行業洗牌風險。
表企與熱企是否可以實現互利共贏?
推行計量與節能,是打破熱企壟斷,實現供熱市場化的有效契機。但是,避免熱企反彈,尋求互惠模式才是供熱行業發展的長久之道。先,允許節能服務公司進入供熱領域,實現中間流通環節市場化,增強競爭性。其次,鼓勵熱計量設備供應商逐步成長為智慧供熱節能服務商,幫助熱企提高節能效益。第三,聯合建立數據服務機構,抄收熱費。實現投資、節能效益分享,實現熱企、表企風險共擔。
供熱計量改革的腳步或許放緩,但也不過是其邁向下一階段的前奏。供熱計量,依然穩步前行。
北京百思佳特公司主營行業:儀器儀表/實驗設備/礦用設備/石油產品/教學儀器/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