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給覽網 » 公司 » 北京中恒日鑫科技有限公司
- 水質分析儀器
- PH檢測儀
- COD檢測儀
- BOD檢測儀
- 電導率檢測儀
- 濁度計
- 氨氮檢測儀
- 總磷總氮
- 余氯總氯檢測儀
- 多參數水質檢測儀
- 其他便攜式水質檢測儀
- 試劑/緩沖液/標準液
- 奧立龍電極
- 溶解氧檢測儀
- 在線式水質分析儀
- 電磁流量計/液位計
- 微生物過濾系統
- 日本DKK-TOA(東亞電波)
- 水質采樣器
- 環保檢測設備
- 噪聲檢測儀
- 粉塵檢測儀
- 大氣采樣器
- 空氣采樣泵
- 熱指數儀
- 流量校準器
- 電子皂膜流量計
- 溫濕度計
- 照度計
- 風速儀
- 測煙望遠鏡
- 差壓計
- 風量罩
- 塵埃粒子計數器
- 氣象站
- 公共場所檢測箱
- 微生物采樣器
- 浮游菌采樣器
- 氣溶膠發生器
- 振動測量儀
- 微波漏能儀
- 定量采樣機器人
- 實驗室儀器設備
- 電子天平
- 普蘭德移液器
- 測汞儀
- 粘度計
- 紅外測油儀
- 分光光度計
- 重金屬分析儀
- 過濾效率測試儀
- 視力儀器
- 煙氣分析儀/汽車尾氣分析儀
- 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儀
- 甲醛檢測儀
- 臭氧檢測儀
- 測氡儀
- 空氣質量檢測儀
- 核輻射及安全防護儀器
- 電磁輻射檢測儀
- 射線檢測儀
- 個人劑量報警儀
- 場強儀
- 表面污染測量儀
- 高斯計
- 中子檢測儀
- 活度計
- 無損檢測儀器
- 涂層測厚儀
- 超聲波測厚儀
- 紅外測溫儀
- 表面粗糙度測量儀
- 裂紋測深儀
- 真空計
- 氣體分析及檢測儀
- 一氧化碳檢測儀
- 氧氣檢測儀
- 氨氣檢測儀
- 二氧化硫檢測儀
- 硫化氫檢測儀
- 氯氣檢測儀
- 磷化氫檢測儀
- 可燃氣檢測儀
- 四合一氣體檢測儀
- 復合式氣體檢測儀
- voc氣體檢測儀
- 單一氣體檢測儀
- 固定式氣體檢測儀
- 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
- 氣體檢測儀傳感器
- 德爾格壓縮空氣質量檢測儀
- 氣體檢測管
- 水文水利類儀器
- 流速流量測量儀
- 水位記錄儀
- 水體溫度記錄儀
- 水體采樣器
- 藻類葉綠素熒光測量儀
- 測深儀
- 聲納探測儀
- 電位計
- 土壤類檢測儀器
- 便攜式土壤表層水分儀
- 便攜式土壤剖面水分速測儀
- 土壤水分溫度電導率速測儀
- 呼吸器適合性測試儀
- 口罩密合度檢測儀
- 建筑物理實驗室儀器
- 建筑熱工產品
公司名稱:北京中恒日鑫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汪先生
電話:010-64127897
手機:15101169516(微信同號)
傳真:010-64127897
郵件:15101169516@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漷興二街4號2幢1層022
環保產業熱潮漸退 行業將面臨哪些變化?
發布時間:2018-05-17瀏覽次數:1157返回列表
前兩年,環保市場熱度高漲,產業融合不斷加強,跨界正在成為趨勢。彼時,PPP模式如火如荼,不少基建類大型國企、央企進入;近兩年,互聯網、數字化等新技術普及應用,“互聯網+”概念再起,有的互聯網企業也看好環保行業。
現在,葛洲壩、百度、阿里巴巴等企業都進入環保行業,帶來資本或與資本密切相關,將在行業有大手筆、大動作。中環聯理事長張益認為,目前資本對行業和企業的影響,已經大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
“跑馬圈地之后,應警惕風險。”他認為,今年不少環保公司的年報顯示虧損率較高,特別是前幾年大批量拿項目的公司。產業鏈較長、業務范圍較雜的企業、沒有創新的企業、以及盲目跟風的企業將面臨較大風險。
目前環保行業競爭激烈,平均凈利潤增速可能下降。同時,行業逐漸得到規范,PPP等模式也加注重防范風險。行業正在從轟轟烈烈的環保建設轉入日漸平淡的常態投入。
“漸退”之勢逐漸顯現,行業將面臨哪些變化?
戚政韜對此表示,低估值將成產業常態化,但在行業規范后,環保企業的估值將向上提高,特別是運營類企業的估值將有所提高,但不會回到前兩年四五十倍估值的水平了。
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初,環保類上市公司特別是龍頭企業有一波急跌。“站在資本市場角度來看,這傳達出行業已經過了狂飆的階段,市場預期已經有所降低。從環保企業家角度來看,對資本市場的預期一定不能過高,要適應平穩中增長的態勢,回歸到經營企業的本質。”戚政韜說。
作為跨界者,知合環境發展有限公司總裁王亞超也希望看到環保產業健康發展,不要因個別環保企業存在的風險和不穩定的經營狀況,讓資本市場對行業產生質疑,導致環保企業整體的市盈率下降。
協同融合趨勢正在顯現
加速與金融融合,不同領域的企業協同作戰,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
“行業正在顯現協同和融合的趨勢,產融結合越來越重要。”王亞超表示。
李向群分析認為,2018年將是“大融”元年,在層面已經顯現。生態環境部組建,將原環境保護部的職責與國土、水利、農業等部門的污染防治職責整合在一起,加強了統一管理,體現了部門融合。
層面釋放了明確信號,產業的融合正在加強。李向群認為,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將從對立面走向融合,環保企業加速奔赴資本市場與金融融合,同時,企業間跨界聯合形成平衡生態或將開始嘗試。
在產業與金融的融合方面,近年來趨勢非常明顯,金融政策、市場等成為環保行業近年來發展的助力器。一方面,環保產業上市公司越來越多。李向群預估,在金融的助推下,今年仍將有不少環保企業A股上市。
另一方面,綠色金融產品如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也在幫助環保企業發展壯大。王亞超表示,此前不少環境治理項目面臨支付難度大、付費模式不清晰等問題,現在衍生出很多金融產品,對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資手段,產融協同也將幫助行業逐漸走向規范的道路。
在產業融合方面,目前跨界聯動的案例不少。例如,知合環境正在與華夏幸福聯動,進行相關的多元化業務合作,如產業周邊的縣域環境需求等。
股份水環境治理業務與萬科集團土地與房產開發業務的“水地聯動”戰略合作,創建水土共同修復治理的商業模式。此外,“生態+”戰略正在打造成科技型、智慧型、服務型的產業生態系統,雙方還將共同打造生態宜居城市,開展城市水環境治理、城市土壤修復、海綿城市建設等環保業務。
“過去不少環保企業單純地做污染治理,現在無論政府還是企業業主,其訴求加多元化,希望提供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全范圍的服務,項目傾向于整體的生態治理和流域治理。這就需要不同領域的企業協同作戰,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同時將水體、土壤治理等與周邊產業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產業模式。”王亞超說。
李向群也想看到,未來環保行業可以與地產、旅游等相關行業融合,進行區域綜合性生態開發,形成“環境+產業”的模式。
政府對行業規范重視
有看家本領和造血功能的企業被看好,危廢行業發展潛力大
2018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已然吹響號角,將演變成經濟發展轉型攻堅戰,2018年也將成為“攻堅”之年。
在這一年中,什么樣的環保企業可以適應環保政策的高壓,以及在資本市場的熱度漸退之時,獲得好的發展?
張益介紹說,國外有不少環保企業歷史悠久,甚至是百年老店,而前一段時間不少企業比較浮躁。他建議,環保企業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明確自身的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求大、求多。同時,產業鏈不宜過長。
“特別是正在創業的中小環保企業,要腳踏實地,不能忽略看家本領。”張益認為,小而美的企業也是環保行業一道風景線。
近一段時間,各地清退了很多不規范的PPP項目,這一模式從以前的大包大攬走向了規范化,說明政府對行業規范加重視。對此,王亞超認為,未來規范的環保企業才能健康發展。
戚政韜按照資本市場的穩定估值認為,自身具有造血功能的企業有發展潛力。而在細分行業方面,他對危廢行業企業關注。“我國目前的危廢處置需求量大,行業發展前景好。”
王亞超同樣看好危廢行業,他表示,危廢行業集中度較低,沒有的企業,行業機遇較大。有專業機構去年的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危廢行業寡頭壟斷局面尚未形成,就市場占有率而言,危廢十大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僅為6.8%。
“這一行業在3年~5年內將進入整合期,之后的發展趨勢可以參考美國等發達,行業只有二三十家企業存在,每家企業具有30萬噸~50萬噸的處理能力,但這些企業的產業鏈較為完善,可以處理多種危廢品種。”王亞超說。
他還根據行業門檻的高低,按照市政、生態和工劃分環保市場。“雖然市政領域收益相對穩定,但門檻太低,主要依靠資源競爭。相對而言,工業領域的技術門檻高,不是任何一家跨界企業都能進入的,加之商業模式清晰,有利于環保企業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