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是獲取自然和生產領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徑與手段。在現代工業生產尤其是自動化生產過程中,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狀態,并使產品達到的質量。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各種測量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要測量的數據也越來越多,于是各種各樣的測量工具和傳感器應運而生。
傳感器市場需求大,發展迅速
傳感器的市場近幾年一直持續增長,增長速度超過15%。2012年傳感器應用四大領域為工業及汽車電子產品、通信電子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專用設備,其中工業和汽車電子產品占市場份額的42%左右,市場規模達到160億元,傳感器整個市場突破500億元。
隨著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傳感器應用領域逐漸廣泛,目前在汽車業、自動化工廠、物聯網等方面都有應用。
80年代初進入測力傳感器的研發和生產階段,已經完全可以研發并生產了。由一開始的單點式稱重傳感器、S型拉壓力傳感器、輪輻式測力傳感器、柱式稱重傳感器等到現在可以非標定制一些特別外形測力傳感器。
傳感器行業發展落后 高端需求嚴重依賴進口
據分析,我國傳感器行業發展落后,傳感器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嚴重依賴進口,國產化缺口巨大,目前傳感器進口占比80%,傳感器芯片進口占比達90%.國產化需求迫切。
目前民營或合資企業的產品占據了中低端市場,傳統技術和裝備手段可以滿足大多數產品的制造要求,市場發展狀態良好。除個別廠家在個別品種方面將國外生產的芯片拿到封裝出相關產品、占據市場較大份額外,其他高端產品均是國外廠商在壟斷。
隨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興起,產業成為各國在高新技術發展中爭奪的一個重要領域。近年來我國傳感器產業快速增長,應用模式也日漸成熟。但由于產業檔次偏低、技術創新能力較差,傳感器產業呈現低端過剩、中高端被國外壟斷的市場格局。傳感器技術發展滯后已掣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順利推進。
國有企業發展處于平穩增長狀態,總體上跟不上國外新技術發展的步伐,除少數廠家外,總體差距有擴大的趨勢。這是因為傳感器技術發展快,工藝和制造設備更新快,許多新設備廠商無法制造等原因造成的。并且設備的單臺價格少則幾十萬美元,多則數百萬美元,大多數廠家靠自身積累很難購買設備,致使在許多新技術、新工藝方面無法跟上國外企業飛速發展的步伐。